肛裂主要通过肛门视诊、直肠指检、肛门镜检、肛门压力测定、病理活检等方式检查确诊。典型症状包括排便疼痛、便血及肛门痉挛。
功能主治:用于治疗肛裂与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。
用法用量:每日3次,每次挤出1-1.5cm膏体,置于指端,经肛门涂于肛管内(肛门内约1cm),或遵医嘱。每次用完后请立刻拧紧管盖。用药后请洗手。
1、肛门视诊:
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肛周皮肤可发现纵向裂口,多位于肛管后正中线。急性期裂口新鲜呈线状,慢性期可见哨兵痔、肛乳头肥大等继发改变。检查时需分开臀部暴露肛缘,约70%肛裂可通过视诊直接发现。
2、直肠指检:
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,食指轻柔进入肛管可触及裂口边缘硬结,慢性患者可感知肛门括约肌痉挛。因可能加剧疼痛,急性期指检需谨慎操作,必要时使用表面麻醉剂。该检查可评估裂口深度及是否合并肛瘘。
3、肛门镜检:
采用短筒肛门镜撑开肛管,直观观察裂口位置、深度及基底情况。镜下急性裂口边缘整齐,慢性裂口纤维化明显伴溃疡形成。检查前需排空粪便,镜检能发现高位肛裂及合并的内痔等病变。
4、肛门压力测定:
通过导管传感器测量静息压和收缩压,约85%肛裂患者存在肛门内括约肌高压状态。该检查可量化评估括约肌功能,为生物反馈治疗提供依据。检测时需配合做排便动作,压力异常升高提示痉挛性肛裂。
5、病理活检:
对长期不愈、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需取组织送检,排除结核、克罗恩病或肿瘤等特异性病变。活检在局麻下进行,取材深度需达肌层。病理报告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。
确诊肛裂后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-30克,可选择燕麦、火龙果等食物软化粪便。每日温水坐浴2-3次促进裂口愈合,避免久坐久站加重肛门充血。急性期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括约肌痉挛,慢性反复发作或伴肛门狭窄者需考虑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。出现发热、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