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电子肠镜

2025-05-23

148次浏览

电子肠镜检查通常在出现便血、慢性腹泻、不明原因消瘦等预警症状时建议进行,主要适应症包括长期腹痛、肠道息肉筛查、炎症性肠病监测、家族性肠癌病史评估及肠梗阻排查。

1、便血:

持续或反复便血是肠镜检查的明确指征。鲜红色血便可能提示痔疮或肛裂,但暗红色血便或柏油样便需警惕结直肠出血,常见于肠息肉、溃疡性结肠炎或恶性肿瘤。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痛性便血时,建议优先排除结直肠癌。

2、排便习惯改变:

持续超过4周的慢性腹泻或便秘需肠镜评估。腹泻伴随黏液脓血便可能提示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,而便秘进行性加重需排查肠腔狭窄或占位性病变。排便粗细改变如铅笔样便可能是肠道肿瘤的早期信号。

3、体重骤降:

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%且无明确原因时,需考虑消化道消耗性疾病。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道肿瘤、吸收不良综合征或慢性感染性疾病,这类患者常伴随贫血、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代谢异常。

4、高危人群筛查:

有结直肠癌家族史、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者应从40岁开始定期肠镜监测。肠道息肉病史患者需每3-5年复查,炎症性肠病患者病程8-10年后应每年检查。50岁以上普通人群建议每5-10年进行筛查性肠镜。

5、影像学异常:

CT或钡餐造影发现肠道占位、狭窄、溃疡等病变时需肠镜确诊。腹部超声提示肠壁增厚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,肠镜可获取病理标本。肿瘤标志物如CEA持续升高者也需通过肠镜定位病灶。

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,前1天服用清肠剂确保肠道清洁。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,建议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。发现息肉可直接进行内镜下切除,术后需进食流质2-3天。普通人群建议通过增加膳食纤维、控制红肉摄入、规律运动等方式降低肠癌风险,有家族史者应建立定期肠镜随访计划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