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肢动脉血栓的典型表现包括间歇性跛行、静息痛、皮肤苍白、皮温降低及远端动脉搏动减弱。症状发展通常按早期缺血→组织缺氧→坏死前兆顺序进展。
1、间歇性跛行:
早期特征为运动后小腿或足部肌肉酸痛、痉挛,休息后可缓解。因血栓导致动脉狭窄,肌肉供血不足时乳酸堆积引发疼痛。步行距离缩短提示缺血加重,需通过踝肱指数检测评估血流受限程度。
2、静息痛:
病情进展后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刺痛,夜间加剧。肢体下垂可短暂缓解,反映侧支循环代偿不足。伴随趾端发绀或感觉异常,提示微循环障碍,此时需紧急血管造影明确血栓位置。
3、皮肤苍白:
患肢抬高时呈现蜡白色,因动脉灌注压降低所致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3秒,可能合并皮肤脱屑或汗毛脱落。与静脉血栓的淤青不同,动脉缺血更易导致局部温度下降。
4、皮温降低:
血栓远端肢体温度较健侧低2℃以上,触诊有冰冷感。温度梯度变化最明显处常为栓塞部位,红外热成像可辅助定位。严重时出现大理石样花纹,预示组织存活率下降。
5、动脉搏动减弱:
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是金标准体征。需双侧对比检查,部分患者可能先天搏动微弱。听诊可发现狭窄部位血管杂音,超声多普勒能量化血流速度衰减。
日常需严格戒烟并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。饮食推荐低脂高纤维模式,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。适度进行伯格运动卧位抬腿训练促进侧支循环建立,但急性缺血发作时应绝对制动。出现突发剧痛或感觉丧失需立即就医,6小时内是血管再通黄金窗口期。定期监测血脂和凝血功能,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避免剧烈碰撞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