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性湿疹可通过减少洗澡频率、调整水温、选择温和清洁产品、加强保湿护理、避免过度摩擦等方式改善。该疾病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、环境干燥、过敏原刺激、遗传因素、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1、控制频率:每日洗澡会加速皮脂流失,建议每周2-3次。洗澡时选用无皂基沐浴露,水温保持在37℃以下,冲洗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,帮助修复角质层。
2、优化水温:过热的水温会溶解皮肤表面油脂,加剧干燥瘙痒。淋浴时可用温度计监测,或用手腕内侧测试适宜温度。盆浴者可加入胶态燕麦粉,起到舒缓止痒作用。
3、产品选择:避免含酒精、香精的清洁剂,优先选用pH值5.5的弱酸性产品。沐浴油比沐浴露更温和,其中添加的葡萄籽油、乳木果油成分能在清洁同时形成保护膜。
4、保湿护理:洗澡后采用三明治涂抹法,先喷活泉水喷雾,再涂尿素软膏,最后覆盖凡士林。选择含透明质酸的身体乳,每日至少使用2次,尤其注重四肢伸侧等易干裂部位。
5、减少摩擦:禁用搓澡巾或磨砂膏,用纯棉毛巾轻拍吸干水分。穿着宽松纯棉衣物,床品选择天丝材质。合并瘙痒时可用冷藏的芦荟胶冷敷,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。
干性湿疹患者需建立长期皮肤管理方案,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40%-60%,日常增加深海鱼、坚果等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。适度进行游泳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,出汗后及时清洁。若出现皮肤皲裂、渗液或金黄色结痂,需就医排除继发感染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