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动脉栓塞可通过抗凝治疗、溶栓治疗、血管扩张治疗、体位管理和疼痛控制等方式治疗。该病可能与房颤血栓脱落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突发肢体剧痛、苍白、无脉等症状。
1、抗凝治疗:肝素、华法林、利伐沙班等药物可抑制血栓扩展。抗凝治疗需监测凝血功能,避免出血风险。房颤患者需长期抗凝预防复发。
2、溶栓治疗:尿激酶、阿替普酶等药物可直接溶解血栓。溶栓适用于发病早期,存在出血性疾病或近期手术史者禁用。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或消化道出血。
3、血管扩张治疗:前列腺素E1、罂粟碱等药物改善侧支循环。肢体局部可采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促进血管舒张。避免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加重缺血。
4、体位管理:患肢下垂15-20度增加血流灌注。禁止按摩或剧烈活动防止血栓脱落。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,保持肢体温暖但避免直接热源接触。
5、疼痛控制:吗啡、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缓解剧痛。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轻中度疼痛。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,避免过度镇静影响循环观察。
急性动脉栓塞患者需绝对卧床,低脂饮食控制每日胆固醇摄入<300mg,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-3脂肪酸。被动踝泵运动每小时10次维持肌肉活力,戒烟并控制血压<140/90mmHg。出现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需立即就医,未及时再通可能导致不可逆组织坏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