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缩写,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,用于在心脏骤停时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节律。AED的操作简单,非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也可使用,是心脏骤停急救链中的关键环节。
1、工作原理:AED通过电极片自动分析患者心律,识别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后,释放电流使心肌同步除颤。设备内置语音提示指导操作,避免人为判断失误。现代AED采用双相波技术,除颤成功率较传统单相波提高15%。
2、使用场景:公共场所如机场、地铁站、体育馆需强制配置AED,配置密度应达到每10万人100-200台。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内,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%-10%。目击者应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,在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前使用AED。
3、操作步骤:开启设备后按图示粘贴电极片,左侧电极置于心尖部,右侧电极置于右锁骨下。分析心律时需确保无人接触患者,电击前高声警示周围人员。儿童需使用专用电极片或能量调节器,8岁以下儿童建议使用50-75焦耳能量。
4、维护要求:AED需每月检查电池电量与电极片有效期,环境温度需保持在0-40℃。电极片过期或包装破损需立即更换,设备出现故障提示时应暂停使用。部分新型AED具备远程监控功能,可实时传输设备状态至管理中心。
5、培训认证:红十字会、急救中心等机构提供4-8小时标准化培训课程,内容包含胸外按压与AED配合使用。建议重点岗位人员如警察、教师、健身教练每两年复训一次。社区应定期组织模拟演练,提高公众对设备位置的熟悉度。
心脏骤停患者早期使用AED配合心肺复苏可将生存率提升2-3倍。日常需保持规律有氧运动,控制血压血脂水平,避免过度疲劳与情绪激动。突发胸痛、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血管疾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