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不舒服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胸闷、胸痛、心悸、气短和乏力。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心脏疾病或生理性因素引起,严重程度从早期不适到危及生命的急症不等。
1、胸闷:
胸闷是心脏不适的常见表现,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,呈压迫感或紧缩感。生理性因素如情绪紧张、过度劳累可能引发短暂胸闷;病理性原因包括冠心病、心肌缺血等。冠心病患者胸闷常因体力活动诱发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。伴随症状可能出冷汗、肩背部放射痛,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需警惕心肌梗死。
2、胸痛:
心脏源性胸痛典型表现为剧烈压榨性疼痛,可向左上肢、下颌放射。稳定型心绞痛疼痛持续2-15分钟,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加重、持续时间延长。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持续超过30分钟,伴有濒死感。非心脏因素如肋间神经痛、胃食管反流也可引起胸痛,但疼痛性质多为针刺样或烧灼感。
3、心悸:
心悸指自觉心跳强烈、过快或不规则,常见于心律失常如房颤、室性早搏。生理性心悸多见于饮用咖啡、浓茶或焦虑状态。病理性心悸可能伴随头晕、黑朦,严重者可出现晕厥。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明确心悸发作时的心电特征,房颤患者易发生心房血栓,需要抗凝治疗。
4、气短:
心脏疾病导致的气短多在活动后加重,平卧时明显,坐起可缓解。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肺淤血时,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典型表现。轻度心衰仅剧烈活动时气促,中重度心衰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即感呼吸困难。伴随症状包括下肢水肿、咳嗽粉红色泡沫痰,需与肺部疾病鉴别。
5、乏力:
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时,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导致持续性疲劳。冠心病患者可能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,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活动即感力不从心。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非心脏疾病也可引起乏力,但多伴有其他系统症状。不明原因乏力合并夜间尿频、体重增加时需排查心功能不全。
出现心脏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,测量血压、心率。既往有心脏病史者需备好急救药物,如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。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,戒烟限酒,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。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,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。监测晨起静息心率,定期复查血脂、血糖等指标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需急诊就诊,完善心电图、心肌酶谱、心脏超声等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