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周期短可能由黄体功能不足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甲状腺功能异常、过度运动、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。
1、黄体功能不足:
黄体期缩短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,子宫内膜提前脱落。表现为周期少于21天或经前点滴出血,可通过监测基础体温、补充黄体酮改善。
2、多囊卵巢综合征:
高雄激素水平抑制卵泡发育,无排卵性月经频发。常伴随痤疮、多毛症状,需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,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。
3、甲状腺功能异常:
甲亢加速代谢使周期缩短,甲减导致月经紊乱。可能伴有心悸或畏寒,需检查TSH水平,服用左甲状腺素或抗甲状腺药物。
4、过度运动:
长期高强度运动消耗体脂,影响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。运动员常见周期缩短至23天内,建议保持体脂率17%以上,减少有氧运动时长。
5、精神压力:
慢性压力升高皮质醇,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。表现为突发周期变短,可通过正念冥想、规律作息调节,必要时短期服用谷维素。
日常增加亚麻籽、南瓜子等植物雌激素食物,每周3次瑜伽或快走运动,避免熬夜。周期持续短于21天或伴随异常出血时,需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。记录月经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,不建议自行服用益母草等调经中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