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产后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、促进子宫收缩药、止血药、激素类药物和铁剂。
1、抗生素:
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宫腔感染风险。头孢克肟、阿奇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常用于预防术后感染,用药周期通常为3-5天。存在盆腔炎病史或术中出血量多者可能需延长疗程。使用期间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胃肠道不适。
2、缩宫药物:
益母草颗粒、缩宫素等药物能促进子宫复旧,帮助残留组织排出。这类药物通过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时间,用药后可能出现阵发性下腹痛属正常反应。完全流产者一般使用3-7天,不全流产者需延长至血性分泌物消失。
3、止血药物:
氨甲环酸、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适用于出血量较大情况。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毛细血管出血,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。合并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调整剂量,血止后应及时停药。
4、激素调节药:
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帮助重建月经周期,需连续服用21天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排卵调节内分泌,同时能减少宫腔粘连风险。服药初期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等类早孕反应,通常1-2周自行缓解。
5、补血制剂:
琥珀酸亚铁、多糖铁复合物等铁剂适用于血红蛋白低于100g/L者。铁剂宜与维生素C同服促进吸收,用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。建议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,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2-3个月。
流产后需保持外阴清洁,每日温水清洗1-2次,2周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。饮食应增加瘦肉、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,适量进食红枣、枸杞等补气血食材。术后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,逐步恢复散步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。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,如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10天以上,伴随发热、剧烈腹痛需及时复查。心理上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,与伴侣保持良好沟通,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确认子宫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