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治疗静脉曲张的药

2025-05-27

221次浏览

静脉曲张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地奥司明片、迈之灵片和羟苯磺酸钙胶囊。这些药物通过增强静脉张力、改善微循环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作用

功能主治: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。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。1、镇痛、解热: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,如头痛、牙痛、神经痛、肌肉痛及月经痛,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。本品仅能缓解症状,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,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。2、抗炎、抗风湿: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,用药后可解热、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,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,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。3、关节炎:除风湿性关节炎外,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,可改善症状,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。此外,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,也能缓解症状。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。4、抗血栓: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,可防止血栓形成,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、心肌梗死、心房颤动、人工心脏瓣膜、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。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。5、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(川崎病)的治疗。

用法用量:1.成人常用量,口服。(1)解热、镇痛,一次0.30.6g,一日3次,必要时敏4小时1次。(2)抗风湿,一日3~6g,分4次口服。(3)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,如每日80g~300mg,一日1次。(4) 治疗胆道蛔虫病,一次1g,一日2~3次,连用2~3日;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,然后进行驱虫治疗。2.小儿常用,口服。(1)解热、镇痛,每日按体表面积1.5g/m2,分4~6次口服,或每次按体重5~10mg/kg,或每次每岁60mg,必要时4~6小时1次。(2)抗风湿,每日按体重80~100mg/kg,分3~4次服,如1~2周未获疗效,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。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/kg。用于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(川崎病),开始每日按体重80~100mg/kg,分3~4次服;热退2~3天后改为每日30mg/kg,分3~4次服,连服2月或更久,血小板增多、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,每日5~10mg/kg,1次服。

1、地奥司明片:

地奥司明片属于静脉活性药物,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衍生物。该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,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,减轻下肢沉重感和水肿。临床适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症状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。

2、迈之灵片:

迈之灵片提取自马栗树种子,含有七叶皂苷类成分。其作用机制为增加静脉壁弹性,促进淋巴回流,缓解腿部疼痛和痉挛。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,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3、羟苯磺酸钙:

羟苯磺酸钙胶囊通过调节微血管壁通透性,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。对早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视力模糊或皮肤色素沉着有一定改善作用。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,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。

4、辅助用药

部分患者可联合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。合并皮肤病变时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,但需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。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。

5、用药原则:

静脉曲张药物治疗需配合压力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。药物选择应考虑分期分级,中重度曲张或出现溃疡时需评估手术指征。所有药物均需在血管外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。

静脉曲张患者日常应避免久站久坐,休息时抬高患肢15-20厘米。穿着医用弹力袜需测量腿围选择合适压力等级,晨起前穿戴,睡前脱下。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,控制体重减轻下肢负荷。适度进行游泳、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,避免剧烈跑跳。出现皮肤温度升高、突发肿胀等血栓征象时需立即就医。冬季注意下肢保暖,洗澡水温不超过40℃,避免搔抓曲张静脉部位皮肤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