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性阴道炎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、性接触传播、免疫力下降、激素水平变化、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现为灰白色分泌物、鱼腥味异味、外阴瘙痒、排尿灼热感、性交不适等症状。
1、异常分泌物: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或灰黄色,质地稀薄均匀,常附着于阴道壁。分泌物检测可发现线索细胞,pH值>4.5。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,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酸性环境。
2、特征性异味:分泌物带有明显的鱼腥臭味,尤其在性交后或月经期加重。异味源于厌氧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。可选用含乳酸菌的阴道栓剂调节菌群,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。
3、外阴刺激症状:约50%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或灼热感,抓挠可能导致局部红肿。与加德纳菌产生的细胞溶解酶刺激黏膜有关。冷敷可缓解不适,必要时使用氯己定溶液局部冲洗。
4、泌尿系统不适:炎症波及尿道时引发排尿疼痛、尿频等症状。需与尿路感染鉴别,尿常规检查无白细胞升高。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ml以上,避免咖啡因饮料刺激。
5、性交相关症状:性交疼痛和接触性出血发生率约30%,与阴道黏膜充血水肿相关。急性期需暂停性生活,伴侣同治可降低复发率。棉质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沸水消毒。
患者需保持外阴干燥透气,选择宽松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。饮食上增加酸奶、纳豆等含益生菌食物,限制高糖及辛辣饮食。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,避免久坐导致会阴部潮湿。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需妇科就诊,排除盆腔炎等并发症。妊娠期患者需规范治疗预防早产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