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癌介入治疗的最佳时间需根据肿瘤分期、肝功能储备及患者整体状况综合评估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、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通常在肝癌中期BCLC B期或无法手术的早期患者中优先考虑,肝功能Child-Pugh A级或部分B级患者获益更显著。
1、肿瘤分期:BCLC分期系统是重要参考标准。直径3-5cm的单发肿瘤或3个以内结节适合介入治疗,门静脉分支癌栓患者可考虑联合放射治疗。肿瘤体积超过肝脏70%或广泛转移时介入治疗效果受限。
2、肝功能评估:Child-Pugh评分A级患者优先选择,血清胆红素<2mg/dl、白蛋白>35g/L时治疗安全性更高。存在中等量腹水或轻度肝性脑病需先进行保肝治疗。
3、治疗时机选择:新辅助治疗适用于等待肝移植前的桥接治疗,辅助治疗建议术后4-6周开始。对于复发病灶,发现后2-4周内干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。
4、联合治疗窗口:与靶向药物联用时建议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用药2周后实施介入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需在介入治疗后1-2周开始,PD-1抑制剂可增强肿瘤抗原释放效应。
5、特殊人群考量:老年患者优先选择分次栓塞,肝硬化患者单次栓塞剂量减少30%。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需联合支架置入,胆管侵犯者先行PTCD引流。
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肉、豆腐,适度补充支链氨基酸。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踝泵运动,24小时后逐步恢复腹式呼吸训练。介入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I,甲胎蛋白监测应持续2年以上。出现发热、腹痛加重需立即复查血常规与肝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