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瓣膜病的药物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选择,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、血管扩张剂、β受体阻滞剂和抗凝药等。主要药物有呋塞米、硝酸酯类、美托洛尔和华法林。
1、利尿剂:
呋塞米等利尿剂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心脏瓣膜病患者。这类药物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,缓解肺淤血和下肢水肿。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,避免低钾血症。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。
2、血管扩张剂:
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静脉血管,减轻心脏前负荷,改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呼吸困难。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,需采用间歇给药方案。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性心绞痛。
3、β受体阻滞剂:
美托洛尔等药物适用于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瓣膜病患者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,改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心功能。哮喘、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禁用,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。
4、抗凝药物:
华法林用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或合并房颤的患者,预防血栓形成。需定期监测INR值调整剂量,维持2-3之间。与多种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,服药期间需保持饮食结构稳定。
5、强心药物:
地高辛适用于合并快速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瓣膜病患者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控制心室率,需监测血药浓度预防中毒。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使用。
心脏瓣膜病患者除规范用药外,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,避免加重心脏负荷。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、游泳,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。保持体重指数在18.5-23.9之间,戒烟限酒。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瓣膜功能,出现气促加重、下肢水肿或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。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,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