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痛风发作时可选用秋水仙碱、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三类药物缓解症状,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。
1、秋水仙碱:
功能主治: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。
用法用量:1.补充替代治疗法:口服,1次5-10mg,一日10-60mg,早晨起床后服用2/3,下午服用1/3。2.抗炎:口服一日5-60mg,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。3.自身免疫性疾病:口服,每日40-60mg,病情稳定后酌减。4.过敏性疾病:每日20-40mg,症状减轻后每隔1-2日减少5mg。5.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:一般术前1-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,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。6.治疗急性白血病、恶性肿瘤等:每日口服60-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。
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的经典治疗药物,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减轻关节炎症。适用于发作12小时内早期干预,常见剂型为片剂。需注意腹泻、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,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。该药物存在治疗窗窄的特点,严禁自行增减用量。
2、非甾体抗炎药:
选择性COX-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、依托考昔等可有效控制关节肿痛,胃肠道副作用较小。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、吲哚美辛也常用于急性期,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。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使用前需评估禁忌证。
3、糖皮质激素:
对无法耐受前两类药物或多关节发作患者,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。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能快速缓解局部症状。需严格限制使用周期,长期应用可能引起血糖升高、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。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。
4、联合用药:
严重发作时可考虑秋水仙碱与小剂量非甾体抗炎药联用,或糖皮质激素关节注射配合口服给药。联合方案需由风湿科医生制定,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尿酸水平。禁止同时使用两种非甾体抗炎药。
5、辅助治疗:
急性期需配合卧床休息、患肢抬高,局部冷敷可减轻肿胀。发作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。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、海鲜,限制酒精摄入尤其啤酒。
痛风急性期治疗需坚持足疗程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,通常需要5-7天。症状控制后应逐步过渡到降尿酸治疗,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60μmol/L以下。日常建议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,多食用低脂乳制品、新鲜蔬菜等碱性食物,建立健康作息规律有助于减少复发。发作频繁或伴有痛风石的患者需长期接受风湿免疫科随访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