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由房颤血栓脱落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、心脏瓣膜病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现为剧烈腹痛、恶心呕吐、血便等症状。
突发脐周或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是典型首发症状,疼痛程度与肠缺血进展速度相关。早期腹膜刺激征不明显,易被误诊为胃肠炎,但止痛药难以缓解。伴随肠鸣音亢进或消失,约6-12小时后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。
缺血性肠黏膜坏死导致便血或呕血,粪便呈暗红色或柏油样。出血量反映肠壁损伤程度,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。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,D-二聚体显著升高提示血栓形成。
随着肠管广泛坏死,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发感染性休克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、四肢湿冷、意识模糊等表现。乳酸水平超过4mmol/L预示预后不良,需紧急血管重建手术干预。
肠壁透壁性坏死后细菌移位导致体温升高,可达38.5℃以上。腹部进行性膨隆伴肌紧张,CT显示肠系膜静脉积气或门静脉气体。此时需警惕肠穿孔风险,死亡率高达70%。
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引发严重酸中毒,动脉血气显示pH值低于7.2。患者呼吸深快伴心律失常,血钾浓度异常升高可导致心脏骤停。需紧急行血液净化及血管造影检查。
发病初期建议禁食并静脉补液,确诊后需立即进行导管取栓或肠系膜动脉搭桥手术。恢复期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,逐步增加鲑鱼、燕麦等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。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,定期复查血管超声监测血流情况。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需警惕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