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癌早期症状可能由排便习惯改变、腹痛腹胀、便血或黑便、贫血消瘦、腹部肿块等原因引起,需通过肠镜检查、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式确诊。
1、排便异常:
持续性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典型表现,粪便变细或呈铅笔状可能提示肠道狭窄。部分患者出现里急后重感,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。这些症状与肿瘤占据肠腔空间或刺激肠黏膜相关。
2、腹部不适:
隐痛或绞痛多发生于右下腹或左下腹,进食后可能加重。腹胀感在肿瘤导致肠梗阻时尤为明显,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。症状间歇性出现易被误认为消化不良。
3、出血症状:
鲜红色血便提示左半结肠病变,柏油样黑便多见于右半结肠出血。出血量少时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,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。痔疮出血需通过肛门指检鉴别。
4、全身消耗:
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%需警惕,肿瘤消耗及营养吸收障碍是主因。贫血表现为乏力、头晕,铁剂补充无效时应排查消化道出血。部分患者出现低热等肿瘤热表现。
5、体征变化:
晚期可在腹部触及质硬包块,乙状结肠肿瘤经直肠指检可能被发现。肝转移时出现肝区叩击痛,淋巴结转移可能导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。肠梗阻体征包括腹部膨隆、肠型可见。
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、芹菜,适量进行快走、游泳等有氧运动。定期粪便潜血筛查,40岁以上人群每3-5年接受肠镜检查。出现报警症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,避免延误诊断时机。家族史阳性者应提前开始肿瘤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