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发性子宫肌瘤不治疗可能导致月经异常、压迫症状、生育障碍、贫血及恶变风险,具体表现与肌瘤位置、大小及生长速度相关。
肌瘤增大可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或宫腔变形,引发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。长期失血可能发展为缺铁性贫血,伴随乏力、头晕等症状。日常需监测月经量变化,必要时通过铁剂补充改善贫血状态。
增大的肌瘤压迫膀胱或直肠,引发尿频、排尿困难及便秘。压迫输尿管可能导致肾积水,表现为腰背部胀痛。此类情况需超声评估肌瘤位置,严重时需手术解除压迫。
黏膜下肌瘤可能阻碍胚胎着床,肌壁间肌瘤可改变宫腔形态导致流产。妊娠合并肌瘤可能引发胎位异常、早产。备孕前建议进行肌瘤剔除术,术后避孕12-24个月。
长期月经过多导致血红蛋白持续下降,严重时需输血治疗。患者可能出现心悸、面色苍白等代偿症状,需定期检测血常规,联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。
肌瘤肉瘤样变概率约0.1%-0.5%,表现为短期内迅速增大、绝经后新发肌瘤。确诊需病理活检,治疗采用全子宫切除术,术后需定期随访肿瘤标志物。
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,增加瘦肉、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摄入,避免雌激素含量高的蜂王浆。适度进行瑜伽、游泳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。每3-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,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就诊。合并贫血者需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、多糖铁复合物等药物,手术治疗后需关注伤口护理及激素水平调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