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上腺增生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具体类型和症状,治疗方案包括定期监测、药物控制或手术切除。
部分肾上腺增生属于生理性改变,如长期压力或激素分泌波动导致的暂时性增生。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,建议通过调节作息、减少咖啡因摄入、练习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,每6-12个月复查肾上腺CT或激素水平。
可能与肾上腺腺瘤或双侧增生有关,通常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、低血钾。确诊需进行醛固酮肾素比值检测和盐水输注试验。药物治疗可选择螺内酯、依普利酮或氨苯蝶啶,若药物控制不佳需考虑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。
由皮质醇过度分泌引起,可能与垂体瘤或肾上腺结节有关,典型症状包括向心性肥胖、皮肤紫纹。需通过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。治疗药物包括酮康唑、米托坦,严重者需行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或肾上腺肿瘤切除术。
多数肾上腺意外瘤属于此类,直径<4cm且激素检查正常者可暂不处理。建议每6个月复查肾上腺CT监测大小变化,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瘤体破裂。若增长迅速或出现激素分泌异常表现,需考虑手术干预。
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,21-羟化酶缺乏最常见,新生儿期可能出现失盐危象。需终身服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进行替代治疗,急性期需静脉补充氯化钠。患者应随身携带应急激素注射笔,定期检测17-羟孕酮水平调整药量。
肾上腺增生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糖饮食,推荐食用西蓝花、三文鱼等抗炎食物,避免甘草等影响激素代谢的物质。适度进行游泳、瑜伽等低冲击运动,监测血压和电解质变化。术后患者应遵医嘱逐步调整激素替代方案,警惕肾上腺危象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