颌下腺炎可通过超声检查、CT或MRI扫描、唾液腺造影、血液检查、细针穿刺活检等方式确诊。该病可能与导管阻塞、细菌感染、免疫异常、结石形成、邻近组织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。
1、超声检查: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颌下腺形态及导管结构,对结石或脓肿有较高检出率。检查无创且可重复操作,适合作为首选筛查手段。发现异常回声区或导管扩张时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。
2、CT扫描:多层螺旋CT可三维重建腺体及周围组织关系,对钙化灶和深部脓肿的辨识度优于超声。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显影时,需排除碘过敏史。该检查能明确炎症范围及并发症情况。
3、唾液腺造影: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拍摄X线片,可直观显示导管狭窄或断裂。急性感染期禁用以免加重炎症。该检查对导管系统病变诊断价值较高,但逐渐被无创检查替代。
4、血液检查: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细菌感染,淋巴细胞异常可能关联自身免疫性疾病。需结合降钙素原鉴别病毒性感染。定期监测指标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。
5、细针穿刺活检:在超声引导下获取病变组织,通过病理学检查鉴别肿瘤或特异性炎症。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扩散。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时需重复取材。
日常饮食宜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刺激腺体,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修复。适度按摩腺体促进分泌物排出,保持口腔卫生用生理盐水漱口。出现持续发热或腺体硬化需及时复查影像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