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PEG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

2025-04-04

192次浏览

PEG术后可通过伤口护理、导管维护、饮食调整、并发症观察、康复训练等方式促进恢复。PEG通常由吞咽功能障碍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头颈部肿瘤、食管狭窄、创伤性损伤等原因引起。

1、伤口护理:

术后24小时内需保持造瘘口干燥清洁,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消毒2次。敷料渗液需及时更换,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。术后7天内避免淋浴,擦浴时避开伤口区域。造瘘口愈合期约2周,期间禁止拉扯导管。

2、导管维护:

每次管饲前后用30ml温水冲洗管道,防止堵塞。固定装置每周更换1次,导管外露部分用无菌纱布包裹。旋转导管每日180度防止内垫片粘连。导管使用寿命约6-12个月,出现老化裂纹需立即更换。

3、饮食调整:

术后48小时从清水开始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液,流速控制在50ml/小时。稳定后可选择匀浆膳、蛋白粉或特医食品,温度保持38-40℃。每次灌注量不超过400ml,间隔2小时以上。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引发腹泻。

4、并发症监测:

可能与导管移位、胃壁糜烂、切口感染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腹痛、渗血、发热等症状。每日测量腹围观察腹胀情况,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。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需警惕消化道出血。

5、康复训练:

术后6小时可开始床上翻身活动,24小时后协助坐起。吞咽功能未完全丧失者,每日进行空咽训练和舌肌按摩。长期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改变体位,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。

术后饮食建议选择高蛋白流质如牛奶蒸蛋、鱼肉泥、果蔬汁等,避免粗纤维及刺激性食物。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和四肢被动运动,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。家属需学习导管护理技能,定期随访评估营养状况。出现持续发热、导管脱出或剧烈腹痛时需急诊处理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