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性皮肤肿瘤是起源于皮肤细胞的异常增殖性疾病,主要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、鳞状细胞癌、黑色素瘤、皮肤附件癌、皮肤淋巴瘤等五种。
1、基底细胞癌:起源于表皮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,可能与长期紫外线暴露、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珍珠样结节或溃疡性皮损。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,Mohs显微描记手术可提高治愈率,光动力疗法适用于浅表型病变。
2、鳞状细胞癌:由角质形成细胞恶变导致,常与慢性日光损伤、HPV感染相关,典型症状为角化性斑块或菜花样肿物。早期病变可采用电灼刮除术,进展期需广泛切除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,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可用于转移病例。
3、黑色素瘤:最具侵袭性的皮肤恶性肿瘤,与遗传性痣综合征、间歇性晒伤密切相关,临床通过ABCDE法则识别不对称性皮损。根治性手术需保证足够切缘,晚期患者可接受PD-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或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。
4、皮肤附件癌:起源于汗腺或毛囊的罕见肿瘤,放射暴露可能是诱因,表现为缓慢增生的皮下结节。治疗需采用扩大切除术,局部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,化疗方案常含顺铂与多柔比星。
5、皮肤淋巴瘤:原发于皮肤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,慢性抗原刺激可能导致发病,临床呈现多形性红斑或斑块。早期采用窄谱UVB光疗,晚期需联合CHOP化疗方案,利妥昔单抗对CD20阳性病例有效。
预防恶性皮肤肿瘤需建立全面的防晒习惯,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并穿戴防护衣物。定期进行皮肤自检,关注新发皮损或原有痣形态变化,高风险人群应每年接受专业皮肤镜检查。保持均衡饮食,适量补充维生素D与抗氧化物质,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。出现持续不愈的溃疡、快速增大的肿物或色素性皮损边界改变时,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