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重食道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痛、吞咽困难、反酸、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。这些症状可能由胃酸反流、感染、药物刺激、免疫异常或长期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。
1、胸骨后烧灼痛:
胸骨后烧灼痛是严重食道炎的典型表现,疼痛常向背部放射,进食后或平躺时加重。胃酸持续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炎症加剧,可能伴随食管痉挛。患者需避免高脂饮食和咖啡因摄入,必要时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控制胃酸分泌。
2、吞咽困难:
食管黏膜水肿或溃疡形成会造成吞咽梗阻感,严重时出现食物滞留。长期炎症可导致食管狭窄,需通过内镜评估狭窄程度。早期干预可通过流质饮食缓解,进展期需考虑食管扩张术。
3、反酸:
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酸苦味,夜间卧位时更明显。反复反流可能诱发喉炎或哮喘样症状。抬高床头15-20厘米、睡前3小时禁食可减少反流频率,严重者需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。
4、恶心呕吐:
食管炎症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反射性恶心,呕吐物可能带血丝提示黏膜出血。频繁呕吐需警惕食管撕裂风险。建议少量多餐,避免辛辣食物,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保护牙釉质。
5、体重下降:
因进食疼痛和吞咽障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,可能伴随贫血和低蛋白血症。需监测体重变化,选择高蛋白流食如蒸蛋羹、藕粉等,必要时进行营养科会诊制定肠内营养方案。
严重食道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,每日5-6餐且每餐控制在200毫升以内,避免过热、过酸及粗糙食物。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少反流,穿着宽松衣物降低腹压。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,若出现呕血、黑便或持续性胸痛需立即就医。适当练习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,可配合康复科指导进行吞咽功能训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