睾丸萎缩的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、影像学评估和激素水平检测综合判断。主要依据包括睾丸体积减小、质地变软、生精功能减退以及睾酮分泌异常等指标。
1、体格检查:临床触诊是初步判断方法,正常成年男性睾丸体积约15-25ml。使用Prader睾丸测量器或超声测量时,若体积小于12ml可视为萎缩。触诊时萎缩睾丸常表现为质地松软、弹性降低,可能伴有阴囊皮肤松弛。
2、超声评估:高频阴囊超声能精确测量睾丸三维径线,计算体积公式为长×宽×厚×0.52。萎缩睾丸除体积缩小外,超声下可见生精小管结构紊乱,血流信号减弱。彩色多普勒可检测睾丸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,提示微循环障碍。
3、激素检测:血清睾酮水平低于300ng/dl伴随促卵泡激素FSH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,提示原发性睾丸功能衰竭。抑制素B水平下降反映支持细胞功能障碍,是生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。
4、精液分析:严重萎缩者精液量常少于1.5ml,精子密度低于1500万/ml,前向运动精子比例不足32%。无精子症患者需通过睾丸穿刺活检确认生精上皮是否存在。
5、病因鉴别:需区分先天性隐睾症、克氏综合征与获得性因素睾丸扭转后缺血、腮腺炎性睾丸炎、放化疗损伤。核型分析可检测47XXY等染色体异常,抗精子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睾丸炎。
日常应注意避免阴囊高温环境,规律进行提肛运动和深蹲训练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建议每年进行睾丸自检,发现体积变化或质地异常时及时就医。饮食中保证锌、硒等微量元素摄入,适量食用牡蛎、坚果、动物肝脏等食物。避免长期接触农药、重金属等生殖毒性物质,控制体重指数在18.5-24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