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通常不需要额外喂水,母乳中约87%为水分可满足需求。配方奶喂养需根据环境湿度、体温等情况调整,过量饮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。
1、母乳喂养:母乳渗透压与婴儿生理需求匹配,前奶水分含量高可解渴,后奶脂肪含量高可提供能量。哺乳频率按需喂养即可维持水分平衡,额外喂水可能减少母乳摄入量。
2、配方奶冲调:标准配方奶应按说明书比例调配,过度稀释会导致营养不良。室温超过32℃或婴儿发热时,可咨询医生后酌情补充5-10ml温水,需使用消毒过的专用喂杯。
3、代谢特点:新生儿肾脏浓缩功能未完善,排尿量为成人6-8倍。出生72小时内每日尿量应达1-3ml/kg,粉红色尿酸结晶尿属正常现象,无需通过喂水冲洗。
4、异常情况:呕吐腹泻时需遵医嘱口服补液盐,出现囟门凹陷、皮肤弹性降低等脱水体征应立即就医。病理性黄疸光疗期间可适当增加液体摄入,但需监测电解质。
5、喂养评估:每日尿湿6-8片尿布提示水分充足,体重增长15-30g/天为理想标准。夏季空调房可使用加湿器维持50%湿度,避免鼻腔干燥影响吮吸。
哺乳期母亲需保证每日2100-2300ml饮水量,优先选择温开水、低脂牛奶等。配方奶喂养者每次喂奶后应拍嗝10分钟,采用15°斜坡位减少吐奶风险。新生儿口腔清洁可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,避免使用硅胶牙刷刺激牙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