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硬化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,主要治疗方法有控制危险因素、调节血脂、抗血小板治疗、血管扩张术、搭桥手术。
功能主治: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。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。1. 镇痛、解热: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,如头痛、牙痛、神经痛、肌肉痛及月经痛,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。本品仅能缓解症状,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,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。2. 抗炎、抗风湿: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,用药后可解热、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,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,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。3.关节炎:除风湿性关节炎外,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,可改善症状,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。此外,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,也能缓解症状。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。4.抗血栓: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,可防止血栓形成,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、心肌梗死、心房颤动、人工心脏瓣膜、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。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。5.用于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(川崎病)的治疗。
用法用量:1.成人常用量,口服。
1、控制危险因素:
高血压、高血糖、吸烟是加速血管硬化的三大可干预因素。通过低盐饮食将血压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,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维持在7%以内。严格戒烟可显著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,同时需避免二手烟暴露。每周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或降糖方案。
2、调节血脂:
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延缓动脉斑块进展。配合每日摄入20-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、杂粮,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。血脂异常者需每3个月复查血脂四项,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,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.6mmol/L以下。
3、抗血小板治疗:
阿司匹林肠溶片、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能预防血栓形成,适用于已出现心脑血管症状的患者。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,观察有无牙龈出血、黑便等不良反应。合并消化道溃疡者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,避免空腹服药。
4、血管扩张术:
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,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快速重建血流。手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段血管并植入支架,术后需长期服用双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。该技术对稳定性心绞痛有效率可达90%以上,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。
5、搭桥手术:
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,取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。术后需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训练,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。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%以下,10年血管通畅率动脉桥可达85%,静脉桥约60%。
血管硬化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、游泳等,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橄榄油、深海鱼、坚果为主。每周摄入200-300克深海鱼类补充ω-3脂肪酸,适量饮用绿茶每日2-3杯获取茶多酚。保证7-8小时睡眠,避免情绪激动,每半年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冠脉CTA评估病情进展。出现胸闷、肢体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