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子痛伴随腹泻可能由急性胃肠炎、食物中毒、肠易激综合征、细菌性痢疾或乳糖不耐受引起,通常与感染、饮食不当或消化功能紊乱有关。
1、急性胃肠炎:
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,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等可引起肠道黏膜炎症。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、水样便,可能伴随低热。治疗需补充电解质溶液,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。
2、食物中毒:
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4-6小时发病。剧烈腹痛与喷射状腹泻为主要特征,可能伴有呕吐。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,轻症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。
3、肠易激综合征:
肠道敏感度过高导致的功能性紊乱,精神紧张或进食生冷食物后易发作。疼痛多位于左下腹,排便后缓解,粪便常带有黏液。建议记录饮食日记,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如豆类、碳酸饮料。
4、细菌性痢疾:
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表现为里急后重、脓血便伴发热。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,治疗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,同时需隔离防止交叉感染。
5、乳糖不耐受:
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导致,摄入奶制品后出现腹胀、肠鸣音亢进。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确诊,选择无乳糖奶粉或补充乳糖酶制剂改善症状。
腹泻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、米饭、苹果泥、吐司,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。每日分次饮用淡盐水500ml水+1.75g盐预防脱水,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。若出现持续高热、血便、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,或婴幼儿腹泻超过24小时未缓解,需立即急诊处理。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,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