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贴面修复并非都需要磨牙,具体取决于贴面类型、牙齿条件和美学需求。传统贴面通常需要少量磨牙,而超薄贴面或数字化贴面可能实现微创甚至不磨牙操作。
1、传统贴面:传统瓷贴面需磨除0.3-0.7毫米牙釉质以获得足够粘接空间,适用于牙齿颜色异常或中度缺损病例。磨牙量控制在釉质层内可避免敏感,但需牺牲部分健康牙体组织。
2、超薄贴面:厚度0.2-0.3毫米的超薄贴面采用高强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,通过酸蚀粘接技术实现微预备。仅需对咬合异常部位调磨,适合釉质发育良好的前牙美学修复。
3、数字化贴面:CAD/CAM技术制作的贴面通过三维扫描精准设计,采用弹性模量匹配的树脂陶瓷材料。对于排列整齐的牙齿可实现"零预备",完整保留天然牙体结构。
4、适应症差异:氟斑牙等釉质矿化异常必须磨除病变层;轻度扭转牙通过少量邻面去釉创造空间;而完整牙体可直接采用无预备贴面技术,粘接强度仍可达30MPa以上。
5、决策要素:牙医会评估牙弓弧度、切导斜度、釉质厚度等参数。存在深覆合或夜磨牙症患者需更多磨牙量,夜间佩戴咬合垫能减少贴面折裂风险。
选择贴面类型前应进行全面的口内检查与数字化微笑设计,结合CBCT评估剩余釉质厚度。日常护理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配合非研磨型牙膏,避免啃咬硬物。定期进行专业抛光可延长贴面使用寿命,每年一次的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微渗漏问题。对于有牙周疾病患者,需先完成基础治疗再考虑贴面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