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肠癌可能引起腹泻。肿瘤生长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或阻塞,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多,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。
1、大肠癌引发腹泻的机制:
肿瘤占据肠腔空间可能造成不完全性梗阻,近端肠道内容物滞留后发酵产气,与液体混合形成稀便排出。部分肿瘤分泌前列腺素等物质,刺激肠道蠕动加快、水分吸收减少。直肠癌患者还可能因肿瘤压迫产生里急后重感,误判为腹泻。
2、伴随症状鉴别:
需警惕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、粪便带血或黏液、明显体重下降等危险信号。左半结肠癌更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,右半结肠癌可能以贫血、腹痛为主要表现。肿瘤溃烂继发感染时,腹泻可能伴有发热或脓血便。
3、非肿瘤性腹泻的排查:
肠易激综合征、炎症性肠病、乳糖不耐受等均可导致慢性腹泻。功能性腹泻多与情绪、饮食相关,粪便检查无潜血。感染性腹泻起病急,常伴呕吐或水样便,抗生素治疗有效。
建议45岁以上人群出现持续两周以上排便异常时进行肠镜检查。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均衡,避免过量刺激性食物。适度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,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稳定。出现腹泻伴随腹部包块、进行性消瘦等情况需尽早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