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,但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需警惕。可通过标准化量表初步筛查,但确诊需由精神科医生结合临床访谈判断。
一、抑郁自评筛查工具:
常用九项患者健康问卷PHQ-9包含睡眠障碍、食欲变化、负罪感等核心症状评估,总分27分中超过10分建议就医。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20个项目测量情绪状态,标准分超过53分提示抑郁倾向。需注意自评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,测试时需选择安静环境如实作答。
二、临床诊断标准参考:
抑郁症诊断需满足持续两周以上心境抑郁或丧失愉悦感,伴随认知功能下降、体重明显波动、疲劳感等至少四项症状。医生会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、脑血管病变等器质性疾病,评估是否有自杀意念等风险因素。青少年可能表现为易激惹而非情绪低落,老年人常主诉躯体不适而非心理症状。
三、日常观察预警信号:
连续多日出现早醒后难以入睡、回避社交活动、工作效率骤降等行为改变需关注。典型表现包括清晨情绪最差、下午稍缓解的昼夜节律变化,对既往爱好丧失兴趣,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、消化紊乱等躯体化症状。亲友发现当事人表情呆滞、反应迟钝、个人卫生状况恶化时,应建议其及时就诊。
保持规律作息与日照接触有助于调节生物节律,每周三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。饮食中增加深海鱼、坚果等富含ω-3脂肪酸食物,减少精制糖摄入。建立社会支持系统,与信任者保持沟通,避免独自应对压力。若自我调节无效或出现自伤念头,应立即至精神心理科就诊,专业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、人际心理治疗及必要时的药物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