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可达90%以上,主要措施包括新生儿联合免疫、妊娠期抗病毒治疗、分娩方式选择、母乳喂养管理和产后随访监测。
1、联合免疫: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阻断核心措施。免疫球蛋白提供即时保护,疫苗诱导长期免疫力,两者协同作用使阻断成功率提升至95%。第二、三针疫苗需严格按0-1-6月程序接种。
2、抗病毒治疗:高病毒载量孕妇HBV DNA≥2×10^5 IU/ml需在妊娠24-28周启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。该药物妊娠安全等级B级,可降低母体病毒载量至检测下限,使母婴传播风险从30%降至5%以下。产后42天需评估停药指征。
3、分娩管理:剖宫产不能替代药物阻断,但产程过长可能增加胎儿暴露风险。对于病毒载量>2×10^5 IU/ml未规范治疗者,择期剖宫产可减少产道挤压导致的微输血感染。需结合产科指征个体化决策。
4、哺乳指导:规范免疫后无论母亲HBeAg状态均可母乳喂养。乳头皲裂或出血时应暂停哺乳,乳汁病毒载量与血清无相关性。哺乳期继续抗病毒治疗者需监测婴儿生长发育指标。
5、随访监测:婴儿完成全程免疫后1-2个月需检测乙肝两对半,确认HBsAg阴性且抗-HBs≥10mIU/ml为阻断成功。抗-HBs<10mIU/ml者需补种疫苗,HBsAg阳性者需进一步评估慢性感染。
孕妇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,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。新生儿护理需注意注射部位皮肤消毒,接种后三天内避免剧烈擦洗。哺乳期母亲保持均衡营养,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。阻断成功后儿童仍需每3-5年复查抗体水平,及时加强免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