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包括胃小弯、胃窦部、贲门部、胃角及幽门管。这些区域因解剖结构、胃酸暴露频率及黏膜防御机制差异而具有较高发病风险。
1、胃小弯:胃小弯是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生部位,此处黏膜皱襞密集且血供相对不足。胃酸和胃蛋白酶长期作用于该区域易导致黏膜损伤,形成溃疡。患者可能出现餐后上腹疼痛、反酸等症状。
2、胃窦部:胃窦部黏膜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度敏感,该区域溃疡多与感染相关。胃窦部肌肉收缩频繁,机械摩擦增加黏膜损伤风险。典型表现为周期性中上腹隐痛,进食可暂时缓解。
3、贲门部:贲门部溃疡较少见,多与食管反流或药物刺激有关。该区域黏膜与食管连接处防御能力较弱,长期胃酸反流易引发溃疡。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痛、吞咽不适等。
4、胃角:胃角是胃体与胃窦交界的锐角区域,食物滞留时间较长。此处溃疡常呈穿透性,易并发出血或穿孔。临床特征为持续性剧痛,可能放射至背部。
5、幽门管:幽门管溃疡易导致幽门梗阻,该部位管腔狭窄且蠕动强烈。溃疡愈合过程中的瘢痕收缩可能引发呕吐、腹胀等梗阻症状,需警惕癌变风险。
胃溃疡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选择小米粥、南瓜等易消化食材。适量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。日常注意少食多餐,戒烟限酒,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