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节性痒疹可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、口服抗组胺药、免疫调节剂、光疗、局部封闭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。该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、慢性摩擦刺激、神经精神因素、代谢异常、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剧烈瘙痒、皮肤结节增生等症状。
1、外用激素:卤米松乳膏、丙酸氟替卡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强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,每日薄涂于患处,持续使用不超过2周。顽固皮损可采用封包疗法增强渗透性。
2、口服抗组胺: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受体,缓解瘙痒症状。夜间瘙痒明显者可联合第一代药物如酮替芬,但需注意嗜睡副作用。
3、免疫调节:他克莫司软膏、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,每日2次连续使用4周以上。严重病例可短期口服环孢素或甲氨蝶呤。
4、光疗干预:窄谱UVB照射每周3次,累计20-30次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。308nm准分子激光针对孤立皮损效果显著,需配合保湿修复。
5、局部封闭:曲安奈德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后结节内注射,每月1次,3次为疗程。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可气化增生组织,术后需预防感染。
日常需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,避免热水烫洗和搔抓。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、E及Omega-3脂肪酸,推荐食用三文鱼、胡萝卜、杏仁。每晚23点前入睡有助于皮肤屏障修复,冥想训练可降低应激性瘙痒发作频率。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感染时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病理活检,排除淋巴瘤样丘疹病等特殊类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