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痛无寒是中医术语,指长期疼痛但无恶寒症状的病理状态,多与气血瘀滞、阳虚内热等因素相关。
1、气血瘀滞:
气机不畅或血行受阻可导致局部经络不通,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。常见于慢性筋骨劳损、女性痛经等,疼痛部位固定且按压加重,可能伴随舌质紫暗、脉涩等体征。中医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法,如血府逐瘀汤加减,配合针灸疏通经络。
2、阳虚内热:
肾阳不足导致虚火内生,可见腰膝酸软疼痛伴手足心热、夜间盗汗。这类疼痛多呈隐痛,午后或夜间加重,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、慢性肾炎等。治疗需温补肾阳兼清虚热,方选知柏地黄丸,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。
3、痰湿阻络:
痰湿停滞经络可引起关节沉重胀痛,多见于肥胖人群的慢性关节炎。疼痛特点为阴雨天加重,可能伴肢体麻木、苔白腻。治法以化痰通络为主,如二陈汤合桂枝茯苓丸,建议控制高脂饮食并加强运动。
4、肝郁化火:
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化火,表现为胁肋灼痛或头痛,易怒口苦为其特征。常见于慢性胆囊炎、偏头痛等,疼痛呈阵发性且与情绪波动相关。治疗宜疏肝清热,方用丹栀逍遥散,需保持情绪舒畅。
5、阴虚筋挛:
阴液亏虚不能濡养筋脉,多见肌肉僵硬酸痛,如慢性颈肩综合征。疼痛晨起明显,可能伴咽干目涩,舌红少津。治法侧重滋阴柔筋,常用芍药甘草汤,建议增加银耳、百合等滋阴食材。
长期疼痛患者需注意作息规律,避免过度劳累。饮食宜清淡温软,推荐食用山药粥调理脾胃,黑豆核桃粥补肾精,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改善气血循环。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、夜间痛醒需及时就医排查肿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潜在病因。日常可热敷疼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,但红肿热痛部位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