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结核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淋巴传播、直接接触传播、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。
功能主治:1.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,如进食不足、呕吐、严重腹泻、应用排钾利尿药、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。 2.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,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(如洋地黄化的患者),需预防性补充钾盐,如进食很少、严重或慢性腹泻、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、失钾性肾病、以及Bartter's综合征等。 3.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、多源性早搏或快速性心律失常。
用法用量:本品应口服,不得咬碎。成人每次2片,每日早晚各一次,或遵医嘱。
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患者咳嗽、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核悬浮在空气中,被健康人群吸入后可能引发原发性肺结核。当肺部病灶中的结核菌随血液循环扩散至盆腔器官时,可导致输卵管、子宫内膜等部位继发感染。
活动性肺结核或肠结核患者病灶中的结核菌可能侵入血管,经血液循环播散至盆腔。这种血行播散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,细菌易在卵巢、输卵管等血供丰富的器官形成粟粒性病灶。
腹腔淋巴结结核可沿淋巴管逆行感染盆腔器官。肠系膜淋巴结中的结核菌通过淋巴回流至髂血管周围淋巴结,继而侵犯邻近的子宫、输卵管,形成粘连性包块伴干酪样坏死。
盆腔结核可能与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直接相关。肠结核穿透肠壁后与输卵管形成瘘管,脊柱结核冷脓肿破溃至盆腔,泌尿系统结核通过输尿管蔓延至生殖器官等情况均可导致直接感染。
妊娠合并活动性结核时,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。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吸入或吞入含菌羊水或生殖道分泌物,也可能导致先天性结核感染,但此类传播途径发生率较低。
预防盆腔结核需加强结核病早期筛查,活动期患者应规范使用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。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,避免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,高发地区育龄女性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。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/D,适度进行太极拳、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