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量减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补充营养、调节激素、治疗妇科疾病、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。月经量减少通常由卵巢功能衰退、子宫内膜损伤、内分泌失调、贫血、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。
1、调整生活方式:
长期熬夜、精神压力大会抑制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,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。保持规律作息,每天保证7-8小时睡眠;通过瑜伽、冥想缓解压力;避免过度节食,维持BMI在18.5-23.9之间。
2、补充营养:
铁元素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,减少子宫内膜供血。每周摄入2-3次动物肝脏或红肉,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、橙子促进吸收;每日补充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,推荐善存、爱乐维等品牌。
3、调节激素:
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子宫内膜变薄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芬吗通、补佳乐等雌激素制剂;大豆异黄酮作为植物雌激素,每日可摄入50g豆腐或300ml豆浆。
4、治疗妇科疾病:
宫腔粘连、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,常伴有痛经、周期紊乱。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可恢复宫腔容积;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能改善多囊患者内分泌状态。
5、中医调理:
气血两虚型表现为经色淡红、头晕乏力,可服用乌鸡白凤丸;肾阳虚型伴随腰膝酸冷,适合右归丸调理。每周艾灸关元、气海穴位3次,每次15分钟。
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,促进盆腔血液循环;经期避免生冷饮食,可饮用红糖姜茶温暖子宫;定期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,当月经量持续减少超过3个月或伴随严重贫血时需及时就诊。保持均衡饮食结构,适量增加核桃、黑芝麻等坚果摄入,补充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卵巢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