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腹内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

2025-05-28

222次浏览

腹内疝可通过手法复位、腹腔镜手术、开腹手术、肠管切除术、肠吻合术等方式治疗。腹内疝通常由先天性解剖异常、腹部手术后粘连、创伤性肠系膜缺损、肠旋转不良、肥胖等因素引起。

1、手法复位:

早期嵌顿性腹内疝可尝试手法复位,医生通过体外触诊配合体位调整促使疝内容物回纳腹腔。适用于无肠管缺血坏死体征的患者,需在发病6小时内完成操作,复位后仍需密切观察24小时排除迟发性肠穿孔风险。

2、腹腔镜手术:

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当前首选治疗方式,通过3-5个穿刺孔置入器械,分离粘连组织后还纳疝内容物,使用聚丙烯补片封闭疝环。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优势,适用于大多数非绞窄性腹内疝病例。

3、开腹手术:

对于复杂型腹内疝或已发生肠绞窄的患者,需行开腹探查术。术中需全面检查腹腔,切除坏死肠段后行一期吻合,同时修补疝环缺损。开腹手术能更直观处理腹腔内广泛粘连等复杂情况。

4、肠管切除术:

当疝内容物出现不可逆缺血坏死时,需切除病变肠段。切除范围根据肠管活力决定,通常需超出坏死区域5厘米以上,确保吻合口血供良好。术后需胃肠减压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

5、肠吻合术:

肠切除后需行端端吻合或侧侧吻合重建消化道连续性,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。对于低位直肠病变可能需临时性结肠造口,待二期手术还纳。吻合口需保持无张力状态以防瘘管形成。

腹内疝术后需保持半流质饮食2周,逐步过渡到低纤维普食,避免食用豆类、洋葱等产气食物。恢复期应穿着腹带减轻腹腔压力,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。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修补情况,出现持续腹痛、呕吐需立即就医。建议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,预防便秘减少腹压增高因素,既往腹部手术史者应每年进行专项体检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