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长痛是儿童发育期常见的良性疼痛,多表现为下肢间歇性隐痛或酸痛,夜间发作为主,无红肿热等炎症表现。
生长痛多见于3-12岁儿童,典型症状为双侧膝关节周围、小腿前侧或大腿肌肉的阵发性疼痛。疼痛通常持续10-30分钟,每月发作2-3次,晨起后症状完全消失。与病理性疼痛的关键区别在于:生长痛不会影响关节活动度,按压疼痛部位不会加重症状,且疼痛区域不固定。
1、生长痛的典型特征:
疼痛部位多为肌肉而非关节,常见于腓肠肌、股四头肌等下肢大肌群。疼痛呈对称性发作,发作时儿童可正常跑跳,次日活动不受限。约60%患儿伴随睡眠不安、多汗等植物神经紊乱表现,但无发热、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。疼痛发作期补充维生素D3及适度按摩可缓解症状。
2、需警惕的病理性疼痛:
单侧肢体疼痛、关节肿胀、夜间痛醒需考虑幼年特发性关节炎。持续性疼痛伴跛行要排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。疼痛固定于胫骨部位需鉴别应力性骨折。这类病理性疼痛往往伴随局部压痛、活动受限,实验室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升高或影像学异常。
建议记录疼痛日记,详细记载发作时间、部位、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。保证每日600-800ml牛奶摄入,补充含钙丰富的豆腐、芝麻酱等食物。疼痛发作时可进行热敷或轻柔拉伸运动,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物。若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或出现关节变形,需及时进行骨代谢检查与骨科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