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体脱位可通过调整体位、药物治疗、激光治疗、手术复位、人工晶体植入等方式治疗。晶体脱位通常由外伤、遗传性眼病、高度近视、眼部手术并发症、马凡综合征等原因引起。
1、体位调整:轻度晶体半脱位可通过改变头部位置使晶体暂时复位,避免剧烈运动或低头动作。建议采取半卧位休息,使用眼罩保护眼球,定期复查眼底情况。
2、药物治疗:急性期可应用甘露醇降低眼压,配合乙酰唑胺片抑制房水生成。疼痛明显时使用布洛芬缓解炎症反应,必要时滴注糖皮质激素控制葡萄膜炎症。
3、激光治疗:适用于晶体边缘脱位且无玻璃体疝的情况,采用YAG激光松解悬韧带。治疗前需进行UBM检查确认晶体位置,术后需监测眼压变化。
4、手术复位:晶体全脱位需行晶体摘除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。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清除脱位晶体,通过巩膜环扎术加固悬韧带,术后需俯卧位休养。
5、人工晶体植入:严重脱位者需二期植入人工晶体,可选择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。术前需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,术后需长期使用抗生素滴眼液。
晶体脱位患者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弯腰提重物,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,推荐食用蓝莓、胡萝卜、深海鱼类。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,禁止游泳、跳水等可能撞击眼部的活动。定期进行视力检查、眼压测量和眼底照相监测,发现视物变形或闪光感应立即就诊。夜间睡眠时建议佩戴防护眼罩,日常外出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