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排卵期间需注意药物规范使用、卵泡监测、生活方式调整、并发症预防及心理调节。具体可通过规范用药、定期B超、均衡饮食、警惕卵巢过度刺激、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保障治疗安全。
1、规范用药: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促排卵药物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漏服。常用药物包括克罗米芬、来曲唑、尿促性素等,用药期间需记录身体反应,出现头痛、腹胀等不适及时就医。
2、卵泡监测:治疗期间需通过阴道B超动态观察卵泡发育情况,配合血清雌激素检测。通常每2-3天需监测一次,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8mm时提示成熟,需遵医嘱安排同房时间或取卵手术。
3、饮食调整:每日保证90g优质蛋白摄入,优先选择鱼肉、鸡胸肉、大豆制品。补充含铁丰富的菠菜、猪肝预防贫血,限制高糖食物每日不超过50g。每日饮水2000ml以上,避免酒精及含咖啡因饮料。
4、预防并发症:过度刺激综合征表现为腹水、呼吸困难,需每日记录体重和腹围。多胎妊娠风险增加时,建议选择单胚胎移植。出现严重腹痛或尿量骤减需立即急诊处理。
5、心理调节:治疗周期可能持续3-6个月,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,保持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。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分享经验,与伴侣保持充分沟通,避免将生育压力转化为家庭矛盾。
促排卵期间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,每日摄入橄榄油20ml、坚果15g,每周食用深海鱼3次。运动选择游泳、瑜伽等低冲击项目,避免剧烈跑跳。保证23点前入睡,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。治疗期间所有药物使用需经生殖科医生确认,避免与其他科室开具的激素类药物同时使用。定期复查肝肾功能,当出现视觉模糊或严重盆腔疼痛时需终止周期并全面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