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皮病可能引发感染、电解质紊乱、心力衰竭、蛋白质丢失性肠病、体温调节障碍等并发症。
1、感染: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细菌或真菌感染风险,表现为局部红肿、脓性分泌物。需定期消毒创面,必要时使用头孢呋辛、氟康唑等抗感染药物。保持环境清洁可降低感染概率。
2、电解质紊乱:大量脱屑导致水分和钠离子丢失,可能引发低钠血症、脱水。监测血电解质水平,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可纠正失衡。每日记录出入量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。
3、心力衰竭:高代谢状态和循环血量改变加重心脏负荷,常见心悸、呼吸困难。限制液体摄入,使用呋塞米减轻水肿,严重时需心内科会诊评估地高辛应用指征。
4、蛋白质丢失:皮肤渗出导致低蛋白血症,伴随下肢凹陷性水肿。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、蛋清,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。每周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。
5、体温失调:表皮脱落影响散热功能,易出现高热或低体温。调节室温至24-26℃,使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,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损。
患者需维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饮食,选择鳕鱼、西兰花等易消化食材;适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肌肉萎缩;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,沐浴水温控制在37℃以下。出现持续发热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,病程中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营养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