孢子丝菌病多数情况下不严重,属于慢性真菌感染性疾病,及时治疗预后良好。
1、疾病特点与分期:
孢子丝菌病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,常见于皮肤暴露部位。早期表现为无痛性红色结节,逐渐形成溃疡或疣状增生,可能伴随淋巴管炎。若不治疗可能发展为固定型或播散型,后者可能累及骨骼、关节或内脏,但发生率极低。皮肤局限型占90%以上,通过规范抗真菌治疗可完全康复。
2、治疗与预后:
皮肤型患者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3-6个月即可治愈,碘化钾溶液仍是经济有效的传统用药。播散型需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后转为口服药,疗程延长至12个月。免疫功能正常者治愈率超过95%,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。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肝功能,避免阳光暴晒引发光敏反应。
日常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,接触土壤或植物时穿戴防护手套。饮食宜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,适度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免疫力。出现不明原因皮肤溃疡超过2周未愈,或伴随发热、关节肿痛时需及时就医排查播散感染。该病不会通过人际传播,患者无需隔离,但需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