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胃癌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、内镜活检及病理学评估综合判断。诊断依据包括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、吻合口区域新发肿瘤特征、组织病理学确认腺癌等。
1、临床表现:残胃癌患者常见上腹隐痛、餐后饱胀、体重下降等症状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血、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。症状缺乏特异性,需与反流性胃炎、吻合口溃疡等鉴别。
2、影像学检查:增强CT可显示残胃壁增厚、周围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灶。上消化道造影能观察吻合口狭窄、充盈缺损等结构异常。PET-CT有助于评估全身转移情况。
3、内镜检查:胃镜可直接观察残胃黏膜病变,发现溃疡型、隆起型或浸润型病灶。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可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。检查需重点关注吻合口周围5cm区域。
4、活检病理:内镜下取至少6块组织送检,病理报告需明确腺癌分化程度高、中、低分化及Lauren分型肠型/弥漫型。免疫组化检测HER2、MMR蛋白表达指导后续治疗。
5、分期评估:根据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,结合CT、EUS、腹腔镜等检查确定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、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远处转移M分期。骨扫描排除骨转移。
日常饮食建议选择易消化食物,避免过热、辛辣刺激。术后患者需定期胃镜随访,建议每年1次。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、太极拳,增强免疫功能。出现持续上腹痛或进食梗阻感应及时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