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营养不良需进行甲板检查、真菌检测、微量元素测定、内分泌评估及全身性疾病筛查五项核心检查。
1、甲板检查:
通过肉眼观察和皮肤镜评估甲板形态变化,包括甲面纵嵴、横沟、点状凹陷等特征性改变。临床常结合甲床毛细血管镜检查,排除银屑病甲、扁平苔藓等引起的继发性甲改变。甲板脆性试验可辅助判断角蛋白结构异常程度。
2、真菌检测:
需取甲屑进行氢氧化钾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,鉴别甲真菌病导致的营养不良性改变。约30%甲营养不良患者合并真菌感染,采用PCR技术可提高红色毛癣菌、念珠菌等病原体检出率。阴性结果可排除真菌性甲病对诊断的干扰。
3、微量元素测定:
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清铁、锌、硒水平,缺铁性贫血患者约45%伴匙状甲。同时需评估钙、镁等矿物质,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常出现低钙性甲分离。建议联合检测维生素B12、叶酸,恶性贫血患者可见甲板黑色纵纹。
4、内分泌评估:
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测必不可少,甲减患者甲生长速率可降至每月0.1毫米。糖尿病筛查需包含糖化血红蛋白,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出现黄甲综合征。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甲板变薄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。
5、全身疾病筛查:
包括肝肾功能检测、自身抗体谱分析,肝硬化患者可见特里甲白甲。雷诺现象患者需排查系统性硬化症,其甲襞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呈特征性灌木丛样改变。恶性肿瘤相关甲营养不良需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。
建议检查前保持甲板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指甲油或人工甲。检查当日需空腹进行血液检测,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保障微量元素检测准确性。确诊后需根据病因制定干预方案,真菌性甲病需规范抗真菌治疗,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并调整膳食结构,增加红肉、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摄入,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。全身性疾病相关甲改变需优先控制原发病,甲板再生周期约3-6个月,恢复期应避免机械性损伤,使用尿素软膏护理可改善甲板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