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状混合痔可能由长期便秘、妊娠腹压增高、静脉曲张、肛垫下移、肛门感染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、便血、肛门疼痛、瘙痒、排便困难等症状。
痔核随排便脱出肛门外,初期可自行回纳,后期需手动推回。脱出物呈环状分布,表面可见黏膜和皮肤组织。长期脱垂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。
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血管导致出血,血液呈鲜红色,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。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出现贫血症状,需警惕与其他消化道出血疾病鉴别。
痔核嵌顿或血栓形成时出现剧烈疼痛,活动及久坐时加重。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,伴随肛门坠胀感。急性发作期可见肛门周围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。
痔核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湿疹样改变。瘙痒夜间加重,抓挠后可能出现皮肤破损感染。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。
因肛门肿物阻塞和疼痛恐惧导致排便困难,粪便变细或呈羊粪状。长期便秘加重痔静脉淤血,形成恶性循环。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培养定时排便习惯。
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,每日温水坐浴2次,每次15分钟。饮食选择火龙果、燕麦、芹菜等高纤维食物,配合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。出现持续出血、剧烈疼痛或痔核坏死时需立即就医,根据病情选择硬化剂注射、胶圈套扎或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治疗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