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性疱疹可就诊皮肤科或感染科,具体科室选择需结合疱疹类型及伴随症状。
1、皮肤科就诊:
单纯疱疹、带状疱疹等皮肤黏膜病变首选皮肤科。医生通过视诊判断疱疹分布特点,典型簇集性水疱伴红斑可初步诊断。皮肤科可进行疱液PCR检测明确病毒分型,局部处理包括阿昔洛韦乳膏、喷昔洛韦凝胶等外用抗病毒药物。伴随神经痛时可能联合开具加巴喷丁缓解症状。
2、感染科就诊:
播散性疱疹或免疫缺陷患者需感染科干预。HIV感染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时,需评估CD4细胞计数确定免疫状态。感染科常采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、膦甲酸钠等系统抗病毒治疗。EB病毒相关疱疹还需检测异嗜性抗体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。
3、眼科会诊:
眼部疱疹需紧急转诊眼科。角膜树枝状溃疡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特征性表现,需荧光素染色确诊。治疗包括更昔洛韦滴眼液、阿糖腺苷眼膏,严重者需球结膜下注射抗病毒药物。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角膜瘢痕影响视力。
4、妇产科处理:
生殖器疱疹孕妇需产科协同管理。孕晚期原发性感染可能经产道传播给新生儿,剖宫产可降低风险。阿昔洛韦静脉用药能减少病毒排放,哺乳期患者可使用伐昔洛韦。新生儿疱疹需NICU监护并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。
5、疼痛科介入:
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超过3个月需疼痛科治疗。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可改善灼烧样疼痛,经皮电神经刺激对部分患者有效。顽固性疼痛可能需脊髓电刺激植入术,早期抗病毒治疗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。
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,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。饮食需增加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、鱼类,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。急性期冷敷可缓解灼热感,恢复期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。出现发热、头痛或疱疹累及眼周、会阴部时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