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肢静脉血栓的预后与是否发生肺栓塞、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。规范抗凝治疗下多数患者生存期不受影响,但合并恶性肿瘤或反复栓塞者5年生存率可能降至50%以下。
1、急性期风险: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是主要致死原因,未经治疗死亡率可达25%。突发呼吸困难、咯血需立即就医,通过肺动脉CTA确诊后需溶栓治疗,常用阿替普酶、尿激酶等药物。
2、抗凝治疗周期:孤立性下肢血栓抗凝3个月,复发患者需6-12个月。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、阿哌沙班较传统华法林出血风险更低,治疗期间需监测D-二聚体变化。
3、肿瘤相关血栓: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复发风险增加4倍,需持续抗凝至肿瘤治愈或终末期。低分子肝素是首选药物,同时需控制原发肿瘤进展。
4、血栓后综合征:30%-50%患者遗留下肢肿胀、色素沉着,穿戴20-30mmHg压力梯度弹力袜可改善症状。严重静脉性溃疡需进行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或支架植入术。
5、长期管理:合并易栓症患者需终身抗凝,定期筛查抗磷脂抗体、蛋白C/S活性。肥胖者减重5%-10%可降低复发风险,久坐人群每小时需活动踝关节促进回流。
每日保证2000ml饮水避免血液浓缩,增加深海鱼、坚果等ω-3脂肪酸摄入。避免交叉腿坐姿,乘飞机时穿戴预防型弹力袜。急性期后逐步恢复快走、游泳等运动,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-年龄×60%强度为宜。出现单侧下肢周径增大超过3cm或皮肤温度升高,需24小时内完成血管超声复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