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附件囊肿可通过定期复查、药物控制、中医调理、穿刺抽液、腹腔镜手术等方式治疗。子宫附件囊肿通常由内分泌失调、炎症刺激、子宫内膜异位、先天性发育异常、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。
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退,建议每3-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监测。观察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按摩,月经干净后3-7天复查准确性更高。直径<5cm的无症状囊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。
病理性囊肿可能与慢性盆腔炎、激素水平紊乱有关,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、月经异常等症状。可选用桂枝茯苓胶囊、散结镇痛胶囊等中成药,或口服避孕药调节雌激素水平。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适用于合并感染的病例。
气滞血瘀型囊肿可配合艾灸关元穴、三阴交穴,每周3次每次20分钟。湿热下注型建议服用薏苡仁、茯苓等利湿药材,经期暂停使用。中医外敷方用芒硝大黄粉调敷下腹,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单纯性囊肿直径>5cm时,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术。该方法适用于绝经后妇女或手术高风险人群,术后需加压包扎24小时。抽液后复发率约15%-30%,需配合硬化剂注射治疗。
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疑似恶变时需行腹腔镜囊肿剥除术,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决定是否扩大手术范围。术后3个月避免提重物,每年需复查肿瘤标志物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建议同时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复发。
日常饮食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,限制蜂王浆等含雌激素食物。每周进行3次瑜伽或快走锻炼,避免穿过度紧身衣物。出现突发腹痛、阴道流血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,术后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监测卵巢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