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心理疾病可能由社会角色转变、慢性疾病困扰、脑功能退化、孤独感加剧、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引起,可通过心理咨询、社交活动参与、药物治疗、认知训练、家庭支持等方式干预。
1、角色转变:
退休后社会价值感降低易引发失落情绪,建议通过培养书法、园艺等新爱好重建生活目标,社区老年大学能提供身份认同转换支持。
2、慢性病影响:
糖尿病、高血压等长期疾病可能导致抑郁焦虑,与疼痛不适、活动受限有关,通常表现为睡眠障碍、食欲减退。盐酸舍曲林、米氮平等药物可改善情绪,需配合风湿免疫科联合诊疗。
3、脑部退化:
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常伴发焦虑症状,与海马体萎缩、神经递质紊乱有关,典型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、重复提问。多奈哌齐、卡巴拉汀等药物可延缓病程,结合数字记忆游戏训练效果更佳。
4、社交缺失:
子女异地居住或配偶离世导致社交圈萎缩,建议每周3次广场舞、合唱团等群体活动,养宠物能提升催产素分泌水平。
5、遗传倾向:
有抑郁症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高2-3倍,基因检测发现5-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发病相关。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显著。
每日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、核桃,配合八段锦柔缓运动,建立子女视频通话打卡制度。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、自杀意念时需立即至精神科就诊,重度抑郁可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。保持卧室30%自然光照度,使用薰衣草精油香薰改善睡眠质量,社区应配备专职老年心理辅导员定期家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