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4×10⁹/L,具体数值需结合化疗方案、个体差异及骨髓抑制程度综合评估。
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,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。多数患者在化疗后7-14天出现白细胞低谷,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可能降至0.5×10⁹/L以下。此时需每日监测血常规,警惕感染风险。
根据CTCAE标准,白细胞减少分为4级:1级为3.0-4.0×10⁹/L,2级为2.0-3.0×10⁹/L,3级为1.0-2.0×10⁹/L,4级低于1.0×10⁹/L。3级以上需紧急医疗干预。
化疗药物类型直接影响抑制程度,如阿糖胞苷、环磷酰胺等骨髓抑制较强。患者年龄、基础疾病、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恢复速度。既往接受放疗或多次化疗者骨髓储备更差。
白细胞通常在低谷后开始回升,21-28天逐渐恢复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缩短恢复时间。需注意可能出现双相下降,即初次回升后再次出现骨髓抑制。
出现3级以上减少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,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属肿瘤急症,需立即住院治疗。恢复期避免生冷食物、减少探视。
化疗期间建议每日摄入150g优质蛋白如鱼肉、鸡胸肉,配合蒸煮方式保证卫生。可进行室内缓步走等低强度运动,每次不超过15分钟。居住环境需每日紫外线消毒,体温超过38℃应立即就医。恢复期每周检测2-3次血常规,直至连续两周白细胞稳定在3.0×10⁹/L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