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动脉栓塞可能由心房颤动血栓脱落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、心脏瓣膜病赘生物脱落、外伤性血管损伤、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,可通过抗凝溶栓治疗、手术取栓、血管成形术、病因治疗、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。
1、房颤血栓:心房颤动导致左心房血流淤滞形成血栓,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远端动脉。可能与风湿性心脏病、高血压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突发肢体剧痛、苍白无脉。需紧急静脉注射肝素抗凝,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长期预防,必要时行导管取栓术。
2、动脉斑块:不稳定斑块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,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塞。常与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相关,多伴随间歇性跛行史。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、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,严重者需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。
3、心瓣膜病: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可栓塞四肢或内脏动脉。患者多有发热史,可能合并奥斯勒结节等体征。需血培养后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,赘生物>10mm者需瓣膜置换手术。
4、血管创伤:穿刺伤或钝性伤导致血管内膜撕裂,局部形成血栓脱落。常见于介入手术后,表现为穿刺点远端缺血。早期需压迫止血,确诊后行血管修补术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。
5、血液高凝:恶性肿瘤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。可能无明显诱因突发栓塞,需筛查肿瘤标志物及自身抗体。治疗需皮下注射依诺肝素,恶性肿瘤患者需放置下腔静脉滤器。
日常需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,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促进侧支循环建立。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,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-3脂肪酸,每日保证200g深色蔬菜摄入。术后患者需穿戴梯度压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,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