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在病程、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。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骤,表现为发热、尿频尿急、会阴部剧痛;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超过3个月,症状反复且轻微,常见骨盆区域隐痛、排尿不适。急性期多由细菌感染引起,需紧急抗生素治疗;慢性期病因复杂,可能与免疫异常、神经调节紊乱有关,需综合管理。
1、病程差异:急性前列腺炎病程短于1个月,突发高热寒战、排尿困难;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,疼痛程度较轻但迁延不愈。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、头孢曲松等抗生素,慢性期推荐α受体阻滞剂联合物理治疗。
2、症状特点:急性发作时出现39℃以上高热、尿潴留等全身症状;慢性患者以骨盆区域会阴/耻骨上钝痛为主,可能伴随性功能障碍。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,慢性期建议温水坐浴缓解症状,避免长时间骑车等压迫行为。
3、病因机制:急性前列腺炎75%由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导致,需尿培养明确病原体;慢性前列腺炎90%为非细菌性,与盆底肌肉痉挛、精神压力相关。急性期禁用前列腺按摩,慢性期可定期按摩促进引流。
4、诊断标准:急性期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,直肠指检前列腺触痛明显;慢性期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波动,需排除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。两者均需进行尿流率测定评估排尿功能。
5、治疗策略:急性期首选静脉抗生素2周,慢性期采用多沙唑嗪+塞来昔布+心理疏导的阶梯疗法。急性感染控制后需复查前列腺液,慢性患者建议坚持提肛锻炼改善盆底血液循环。
日常护理需注意每日饮水2000ml以上,避免辛辣食物刺激。急性期禁欲至炎症消退,慢性期规律排精每周2-3次有助于腺管通畅。适度进行快走、游泳等有氧运动,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时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,慢性患者每半年复查前列腺超声。